如需要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021-26093750;021-26093352
详细>海关总署6月7日公布的2023年5月贸易统计显示,按美元计价,商品出口额降至2835亿美元,同比减少7.5%;商品进口额下降4.5%,降至2176亿美元;贸易顺差为658亿美元,下降16.1%。按人民币计算,商品出口同比下降0.8%;商品进口同比上升2.3%。
人民币贬值使人民币计价和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增速相差较大,美元计价和人民币计价同比呈现较大背离。2022年5月人民币汇率为6.7左右,今年5月人民币汇率在7附近,贬值约4.47%。
从商品进口来看,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今年首次转增,按美元计价的降幅缩小了3.4个百分点。从商品出口看,按人民币计价或美元计价,都是今年来首次由升转跌。此前的3月出口同比增长了14.8%,4月份出口同比增长了8.5%。为何出口在五月同比回落?以下从高基数效应、分国家和分产品表现三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2022年5月的高基数效应。2022年4月在上海疫情封控的影响下,中国出口总额(美元计价)仅增长4%,许多4月的订单堆积到5月集中出货,5月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9%至3064亿美元。2021年5月的出口总额为2632亿美元,本月相较2021年仍有7.71%的增长。
第二,分国家来看,结构性问题不应忽视。我国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增长,对美国、日本下降进出口下降。前5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增长9.9%;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28万亿元,增长3.6%;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89万亿元,下降5.5%。按人民币计算,中国5月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2%,自美国进口同比下降3.5%。日本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与日本贸易总值为9026.6亿元,下降3.5%。
目前,中国在美国和日本进口中的份额已低于疫情之前水平,在欧盟进口中的份额也回到了与疫情前相当的水平。今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金额同比持续负增,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较好增长形成反差。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美国出口1.38万亿元,下降8.5%。由于中美关系正在走向日益紧张,地缘风险加剧,在过去的几年里,西方公司一直在东南亚、北美、欧洲寻找中国生产线的替代品,外资与港澳台企业的商品出口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他们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会对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美国的商品进口数据非常清晰地表现出这一趋势。
第三,从具体商品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工业品增速继续回落,汽车成为出口亮点。2023年5月,纺织服装、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继续回落,5月当月同比增速普遍较4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57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91.5亿元,下降18.1%;手机3397.7亿元,下降6.4%;汽车2667.8亿元,增长124.1%。其中汽车表现十分亮眼,今年的主要动力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和俄乌危机下的俄罗斯市场的国际品牌全面被中国车替代,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出口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出口增量巨大。
据中汽协整理的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149万辆,同比增长7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0%。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尤以新能源出口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出口增量较为强大。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22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27%。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国产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预计在新能源汽车的拉动下我国汽车出口在未来仍将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预计出口短期内或将延续负增长。结合PMI数据,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跌破50枯荣线,按照历史数据推算PMI新出口订单往往领先出口大约2-3个月,所以6月和7月面临的出口增速压力依然不小,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2022年6月、7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7.0%和18.1%,6月和7月出口增速大概率仍在负值区间。
资讯编辑:付琳 02126090032 资讯监督:宋小文 02126094314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