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要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021-26093750;021-26093352
详细>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再次提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调动了资本市场对房地产的乐观预期。本轮宽松周期开始于2021年下半年,目前已进入常态化宽松,但房地产投、融、销的整体困境并没有明显改善。
2000年以来,房地产共经历了5轮宽松周期,但本轮(第五轮)与前期宽松周期有着本质的不同,预计在未来常态宽松下,可能避免房地产的硬着陆,但阶段内施工端难有明显反弹,仍将持续拖累钢材消费。
数据来源:统计局,钢联数据
第一轮:2008-2009年——次贷危机后刺激房地产带动经济恢复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即“四万亿计划”;同时连续降准降息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这一轮是宏观经济的整体宽松,主要逻辑是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而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推动了房地产的快速发展。
从商品房销售数据可以看出,在“四万亿”出台之前,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快速下滑乃至收缩,而出台之后快速反弹,后逐渐回归理性。
第二轮:2011-2012年——应对欧债危机影响继续提振投资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并且前期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开始显现,严重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再次开启一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周期。本质而言,这波宽松周期和08-09年宽松周期政策逻辑一致,都是为了应对从国外扩散到国内的经济危机而提振投资稳增长,因此政策效果也大体相似,房地产提振效果明显。
第三轮:2014-2016年——棚户区改造去库存
由于一二线城市严格限购、三四线城市高库存,2014 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降至冰点,销售增速快速下滑,随后土地市场表现低迷,投资疲软。
在此背景下,2014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4 月,政治局会议提及“更好地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9月重启“认贷不认房”,贷款利率下限重回 09 年水平,约 30 城全面取消限购;次年 3 月进一步下调首付比例,缩短交易环节二手房营业税减免期限。与此同时,2014年6月开始房贷利率持续下行,直至 2016 年7 月触底。而在企业端,房地产再融资逐步开闸,公司债扩围,进一步开放海外债发行。
全面政策支持下,地产行业开始回升,销售量价自2015Q2开始同比持续上行5个季度。
第四轮:2018-2019——精准调控,因城施策
国内金融去杠杆,国际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地产销售量价承压,尤其是一些库存比较高的城市,因此部分地方政府开始点状宽松,放松限购、限售、首付比,但没有从国家层面大规模刺激,以因地制宜的精准调控为主。
从销售表现来看,由于没有大范围刺激,销售也没有得到大规模提振,市场处在相对理性状态,商品房销售额增速表现温和。
第五轮:2021.7至今——避免地产硬着陆
2020年下半年,提出“三道红线”监管标准,房地产企业融资全面收紧,而后不断加码需求端政策收紧,2021年上半年积压需求释放后,下半年地产销售开始快速下滑,又叠加疫情影响,基本面走弱,地产压力越来越大。
于是21年开始民企开发商不断爆雷,22年爆发停贷潮,地产的下行不仅开始拖累经济,甚至开始影响社会稳定,中央自21年7月开始出手进行地产政策解绑,以防止地产硬着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钢联数据
本轮宽松周期持续时间长,政策基本应出尽出,包含:大范围取消限购、限售,降低房贷利率底线,降低首付比等等,甚至也出台了支持企业融资的“三支箭”等等。因此很多人将这一轮宽松周期与2014年进行类比,但市场反弹迟迟未现,标志着本轮调整的深度远超2014年。实际上,本轮宽松周期亦可分为4个阶段——
1)2021年7月-2022年2月:起步期,低能级城市的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和降首付等为主;
2)2022年3月-9月:爆发期,以3月1日郑州“十九条”为起点,二线城市开始放松限购、限贷和限售;
3)2022年10月-2023年3月:减弱期,9月底全国性三大政策过后,各城市继续边际放松三限,但政策力度减弱,以打补丁为主并且有明显底线;
4)2023年4月-7月:平静期,政策出台频率明显下降,以低能级城市公积金贷款、购房补贴为主。
因此,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或意味着新的一轮需求端宽松即将开启。在本次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具体而言,是指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满足;人口规模红利接近尾声,城镇化放缓;居民杠杆率已较高,未来进一步加杠杆空间有限。今后住房消费将以真实需求(刚需+改善)为主支撑,投机需求支撑将减退,阶段内表现就是需求总量的大幅缩减,中央客观认识到了需求的转变后,或将开启下一轮需求端宽松来避免行业硬着陆。
另外7月2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部分人将这个政策理解为“棚改2.0”,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次城中村改造政策和2015-2016年的棚改在覆盖范围、改造方式、资金来源、安置方式等上都有诸多不同,因此对城中村改造政策不应该抱有对“棚改”的期待,很难再掀起一轮地产热。
城中村改造和棚改的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钢联数据
预计年底地产销售企稳,但用钢需求或到2024年下半年触底
本轮地产宽松周期在供需关系的转变下,呈现出与前期截然不同的特点,仍在深度调整当中。从施工数据来看,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从2021年7月开始累计同比转负,而施工面积从2022年5月开始累计同比转负,竣工面积则在“保交楼”政策的推动下有所回升。
数据来源:统计局,钢联数据
根据国际经验,一般而言消化地产泡沫需要约25个季度,即6年左右的周期,但实际上中国地产泡沫并没有达到美国、日本那么严重,本波下行也并非泡沫破裂导致的,因此恢复速度预计偏快。2023年上半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逐渐由负转正,1-6月整体同比基本持平,预计到2023年底销售逐渐企稳。而影响用钢需求的新开工,由于全国土地出让明显降速、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预计恢复相较于销售略有滞后,至少到2024年下半年可能出现企稳趋势。
由于需求结构的长期改变,即使销售、投资等出现触底回升的趋势,也不会达到前期高点,对钢材的需求不会恢复到前期水平,行业将会步入新常态。
资讯编辑:胡蒙娜 021-26094582 资讯监督:宋小文 021-26094314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