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海选工作室外卖,桂林qm论坛,全国风楼信息破解版,一品楼论坛首页

首页 >  研究中心 > 行业解析 > 产业分析 > 正文

Mysteel魏迎松:建筑业转型升级下钢铁企业的破局之道

建筑业一直以来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需求走弱、能效低下严重掣肘了建筑业的发展,未来建筑业需要由“增量”向“提质”转变。建筑工业化升级趋势下,装配式建筑、模块化生产或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建筑模式。面临这样的转变,建筑钢材供应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自身产品结构的同时适当下沉,从材料服务商走向供应链配套商。

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过去70年,中国建筑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是国民经济和国民就业的重要支柱。

规模持续扩大。1952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仅57亿元,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到1956年,产值“突破百亿”;1988年 “突破千亿”;1998年 “突破万亿”;2011年“突破十万亿”。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完成总产值32.7万亿元,年同比增长3.9%,2011-2024年年均增长率约6.0%。

技术不断进步。一批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接踵落成,如体现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体现“跨度”的港珠澳大桥等桥梁工程、体现“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体现“难度”的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等。从装备水平看,1952年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仅为0.3亿元,到2023年已增长至3700亿元;1952年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为1000元/人,1980年为2300元/人,2023年则达到7200元/人。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据《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2024年度81家中国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和国际业务总额均居全球首位。

国民经济和就业的重要支柱。自2015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2024年为6.7%,比1978年提高3.0个百分点。同时,其吸纳就业作用显著,截至2024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达到16.8万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近6000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约4200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14%。

二、建筑业面临两大问题

近年来建筑业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主要面临需求走弱和低能效模式下效益下滑两大问题。

(一)建造需求走弱

人口红利消退。2024年中国人口14.08亿人,1949年至今,总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1970年后,中国人口增速开始震荡下行;2022、2023、2024年,中国总人口分别减少85、208、139万人。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提高,2023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4%;2000年开始,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2017-2024年每年下降超过300万人。

基建规模已经足够大。2024年末,中国公路里程全球第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1.8倍;中国铁路里程全球第二,高铁运营里程全球第一,是第二名西班牙的10倍以上。中国还建成一批如港珠澳大桥、三峡水电站等世界顶尖的大规模基建工程。

未来城镇化率提升空间有限。2024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为67%,虽和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提升空间有限。中国作为农业化大国,国情决定中国城镇化率上限难以达到日韩等国的90%水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5-34岁人口的城镇化率71%左右,基本代表了未来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上限,大约在2030年左右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上限70%。

中国存量住房规模巨大。2020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达41.76㎡,按平均80%得房率,实际人均住房面积33.4㎡,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住房过剩、空置严重,中国住房空置率超过10%的标准线,超过多数发达国家,能级低的城市过剩更严重。截至2024年末,中国房屋施工面积73.3亿㎡,人均在建面积超过5㎡。2024年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已经跌回2006年同期水平,考虑到房屋施工周期,未来建筑用钢需求还将持续走弱。

(二)企业收益下滑,传统建造模式低效

利润率持续下降。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总产值)从2015年的3.6%降至2024年的2.3%,2024年比上年降低了0.4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低于3%。据安永发布,2024年全国34家上市建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86598亿元,较2023年下降5.39%,全年实现净利润合计人民币2100亿元,较2023年减少15.31%,平均净利润率为2.42%。

碎片化生产方式导致建筑业人均效能不足。2024年,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约15万元/人,仅为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85%,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47%。近十年,建筑业人均效能提升幅度约77%,低于全国平均18个百分点,低于制造业34个百分点。“设计只管图纸、工地照图施工”,设计、生产、施工分离,前后环节之间互不衔接,不同的参与方利益存在冲突,导致建筑行业技术创新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钢铁企业破局之道

现阶段,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变革期,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转变,核心是提高建筑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路径之一是以各环节、各流程的再组织为抓手,解决低效能问题。

发展目标是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建设符合时代和人民需要的高品质好建筑、好房子。所谓“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等手段,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完成全产业链整合,推动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其中,设计标准化需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构件部品化指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施工机械化指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

据此,建筑钢材企业未来发展要围绕建筑业“三新”切入布局,即新型建造方式——如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全装配化,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新型服务业——如全过程咨询服务,数字技术包括项目级BIM、企业级ERP、城市级CIM服务等;新型业态——突出关注“投-建-营”,城市更新、装配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筑产业“双碳”以及“双循环”走出去的项目等。

(一)以材料变化为抓手,推动产品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粗钢产量达峰后,多在10-20年调整期产量下降30-50%,发达国家人均粗钢消费稳定在峰值的40-60%。同时,发达国家建筑用钢占粗钢表消比重的30-40%,而我国建筑用钢占比相对较高,2024年约50%。当前我国建筑业用钢量及占粗钢比重双下降,2024年我国建筑业用钢约4.5亿吨,较上年同比降幅约3000万吨,占粗钢表消比重约50%,较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量占建筑用钢的约70%,我国仅20%。2024年全国钢结构产量约9148万吨,占粗钢产量9%,与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仍差距较大。钢结构推广主要带动板材与型材品种发展,目前我国钢结构加工制造以板材为主,占比超过65%,型钢占比15%-20%,而发达国家热轧型材占钢结构加工量40-60%,我国型材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建筑钢材企业可以材料形式为抓手,结合“企业底子、区域盘子、需求引子、政策旗子、成本里子”五大要素,根据实际情况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其中,企业底子指技术储备、产线兼容性、资金实力等情况;区域盘子即本地供需平衡、竞争格局、市场导向等;需求引子是围绕下游需求支撑强度,长转板、普转特等;政策旗子为高强轻量化、耐候抗震、绿色低碳等发展方向;成本里子考虑市占率、本地自给率、产能利用率与综合成本情况。

(二)以效能提升为抓手,从材料服务商走向供应链配套商

“建筑工业化”本质是将建筑业从“项目定制”转向“产品制造”。具体包括生产流程再造、建造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管理。其中生产流程再造又包含:1)一体化生产:通过高度协同的供应链和连续流生产,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无缝衔接;2)模块化制造:将产品分解为标准化的功能模块,通过灵活组合实现多样化定制;3)精益建造:全流程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实现价值最大化。

未来建筑产业提高效能的最好方法是向制造业学习。例如船舶制造行业充分践行“一体化生产”,在设计阶段就将生产过程通盘考量;汽车制造行业则广泛应用“模块化制造”,有大量的零部件制造商,最后进行整车组装。建筑行业亦可学习借鉴,将设计、生产、建造融合起来,通过通用化产品和定制产品的组合,发展工厂批量制造与工地现场建造相融合的新型建造模式,在建筑的个性需求与工厂的高效生产之间取得平衡。

建筑钢材企业应主动适应行业变革,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综合供应链服务商”升级。在产品上匹配新型建造方式,在服务上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管理上融入制造业精益思维。主动调整定位,深化供应链协同,共同支持行业进步,推动中国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


资讯编辑:胡蒙娜 021-26094582
资讯监督:宋小文 021-26094314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

  • Mysteel月报:9月全国钢坯价格或先抑后扬

    回顾8月份宏观面此前存在的扰动因素逐步消退,市场运行环境趋于平稳,但下游需求端却出现边际减弱的态势,这使得市场整体陷入弱势调整的主导格局。受此影响,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的调整走势,在此背景传导下,国内钢坯现货价格也同步进入震荡回落通道。展望即将到来的9月,国内钢坯市场将面临多重因素的交织博弈:一方面,… [详情]

    2025-09-02 16:35

  • Mysteel魏迎松:建筑业转型升级下钢铁企业的破局之道

    建筑业一直以来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需求走弱、能效低下严重掣肘了建筑业的发展,未来建筑业需要由“增量”向“提质”转变。建筑工业化升级趋势下,装配式建筑、模块化生产或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建筑模式。面临这样的转变,建筑钢材供应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自身产品结构的同时适当下沉,从材料服务商走向供应链配套商。 一、… [详情]

    2025-09-02 15:06

  • Mysteel:图解钢市0901

    2025-09-01 17:16

产品与服务

期现一点通

  • 期现数据一点通

报告•图书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园丰路68号(200444)

电话:86(21)26093644

更多及时资讯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QQ在线客服

裕民县bpg645| 台东县h4a884| 龙州县a4m726| 年辖:市辖区aqi916| 池州市4gg750| 阿拉善左旗ii2820| 电白县txg976| 西峡县t2j252| 沛县jil807| 麻阳2ei711| 紫金县qi3106| 文昌市mxv49| 米泉市x3y739| 锡林浩特市duw176| 大城县3uc77| 方城县3ec780| 喀喇沁旗mc1523